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□张艳晓
近日,有网友称黑龙江一地城管执法人员将商户玻璃门上的“熟食烤鸭”招牌铲掉。网传视频显示,街边一家商铺门前,一名身着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用铲子清除玻璃门上张贴的“烤鸭”二字。视频中一女子称,“管点有用的吧,这玩意儿有啥用啊,这些字100多元呢。”工作人员则表示,“应该理解我们,这门上粘贴的东西,有关部门下来检查了,直接就扣我们分。”(7月3日 光明网)
“管点有用的吧”,不仅道出不少商家的不满与无奈,更引起网友的共鸣。在自己门店的玻璃上,贴上几个简单的红字,怎么就影响到城市市容市貌了?这本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,在这里却成了文明城市创建的绊脚石,实在令人费解。而笔者以为,城管铲掉商户玻璃门上的红字,缺乏必要性和适当性。
一个门店的招牌字样,既包含了这家店铺的名称和标志,也是一种有效的广告形式。如何更好吸引顾客眼球,增加亲切感?如何在众商家中“脱颖而出”,提高辨识度?如何让顾客精准找到并进店购买?说是技巧学问,其实更是一种人们习以为常的共识。“熟食烤鸭”四个红字一目了然,简单有效地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。
若是单单为了应对文明办检查,仅仅为了“不扣分”,就盲目、统一地“一铲了之”“一拆了之”,岂不是在上演“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”的戏份?为了应对检查就刻板要求一个区、一条街、一个市场做到整齐划一,为了统一而统一,就过于片面了。
文明城市形象的塑造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,因此打造一座城市的形象定位很必要,但却不能盲目。一眼望去齐刷刷,整条街“清一色”,看似“整齐划一”,反而显得“死气沉沉”,毫无特色、毫无烟火气息。可以说,此次的城市执法水准着实“不文明”、规划水平着实“不高明”。
商户的吐槽被推至热搜榜,不禁让人反思,到底是谁让检查变了味?到底是谁把好好的创城经给“念歪了”?
广大管理人员在执法时,应该以倾听民众心声、补齐民生短板、改善民生福祉为出发点,而非“一意孤行”;广大党员干部在文明城创建规划时,理应摒弃一切形式主义和表面政绩,多以老百姓的获得感为目标。要知道文明创建,应该让“别出心裁”来代替“整齐划一”,“百花齐放”也是美,各具特色的商家店面一样助力创建文明城!
Copyright 2015-2022 华南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