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(5日)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中南部、山东、河南北部、苏皖北部等地出现高温天气,北京南部、河北南部最高气温超过40℃,河北邢台、山东烟台有3个国家级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7月极值。
【资料图】
7月5日,北京再现晴热天气
今天(6日),高温分布在南北方两大片区域。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新疆等地高温持续,局地可达40℃,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湖南、江西等地高温区域也将发展增多。
历史首次!
北京7月连续两天超40℃
今天的高温确实厉害!13时15分,代表“北京温度”的南郊观象台气温已经升至40.1℃!昨天和今天连续两天超40℃,这也是历史上7月首次出现。相比之下,今天的40℃高温来得更早,昨天出现的时间在16时以后,今天13时刚过就已超40℃;而在今天上午9时,观象台气温就已经超过了35℃的高温线标准。
从13时地表温度看,部分站点超60℃:大兴65.4℃,怀柔64.8℃、顺义64℃、密云61.8℃、昌平61.3℃、平谷61.2℃、丰台61.1℃、南郊观象台60.8℃。
据分析,此轮高温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、局地强度强的特点,还具有一定的极端性,北方部分地区将出现同期少见的酷热天气。
13时,南郊观象台气温39.4℃(昨日同时次38.2℃),目前本市城区气温在38~40℃之间。高温红色预警中,今天中暑指数是4,极易中暑,11时~16时大家应减少户外暴晒时间,及时补水,注意防暑防晒。同时,防范中暑、热射病、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户外工作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的药品。
体感温度似乎比天气预报更高
到底有没有“高温低报”?
高温炙烤下,不少网友认为气温远不止40 ℃,感觉在户外都快被“烤化了”。每到高温时,大家对于气温的讨论都层出不穷,比如就有人怀疑气象部门“高温低报”,事实究竟如此吗?
气温是如何测量出来的?
气象部门所发布的“气温”,是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,由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。也就是说,天气预报每天说的气温,就是百叶箱内显示的温度。
而对百叶箱的设置环境是有明确、严格的要求的。人们手持温度计在马路路面、屋顶天台测得的温度,均不属于标准气温。
有研究显示,在同一座城市,强烈阳光照射下,柏油路面1.5米高度上的温度,可能会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高4℃至5℃。
但是,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,个别特殊环境下的温度测量极不稳定,只有全球统一标准的气温数据,才具备代表性、科学性、研究性。
体感温度的不同差异怎么来的?
至于每个人觉得热或者冷,那指的是个人的体感温度,这通常会受到湿度、风速、是否有阳光照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,甚至个人情绪也会影响对气温的“判断”。
比如说,即使没有达到35℃以上,只要气温在30℃左右、相对湿度超过70%,人体就会感到闷热、不适,甚至引发中暑。
而大家所说的“感受的温度比气象部门报的高”,这对大部分城市居民而言,属于一种正常现象。当然,这也充分体现出大家对体感温度预报的需求。
如何预防中暑?
热射病为何致死率极高?
怎样急救处理?
气象部门提醒,公众应做好防晒降温措施,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,及时补充水分,警惕高温引发的中暑。
如何预防中暑?中暑后导致热射病,为何致死率极高?怎样急救处理?相关医学专家为您一一解答。
来源:综合@气象北京、北京新闻广播、北京日报
Copyright 2015-2022 华南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